2023年1月18日国家博物馆“智慧之光 中医药文化展”开展,广盛原中医药携诸多展品代表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参展。
据了解,广盛原中医药共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67个,以中药经典名方为主。本次展出的展品中有广盛原目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局方牛黄清心丸、大山楂丸、逍遥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天王补心丸、党参养荣丸等等,国潮风设计、莫兰迪色系、非腹膜环保纸材等无不体现着广盛原老字号匠心精制。
广盛原独特的“小红罐大蜜丸”专利包装将传统经典剂型大蜜丸的外观形像大大提升,新颖的包装让参观者一改中成药包装陈旧老套的认识。
广盛原现有的药品生产批文大多为传统经典名方,这些药品在明清时期已经以传统前店后坊的形式加工销售,如早在明朝万历八年大同疫情期间生产的妙灵丸一直流传至今,为广盛原十大经典名方之一,另外清乾隆五十年浑源潘家与河北武安李家合开的镒和源药铺常年生产加加七十多种成药,其中的六味地黄丸、温脾固肠散、仲景胃灵丹等畅销大同周边,民国时期同德堂更是常年生产加工三百多种中成药,销售晋冀蒙周边各省。
本次展出的药品中一组广盛原老厂生产的中成药展示了原大同中药厂时期的产品,这些药品均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生产,至今保存完好,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中那些蜡管包装的大蜜丸历经四五十年后,打开之后依然柔软如初,可以想象当时的品质。
大蜜丸作为传统中药经典剂型,以其易存贮、方便服用、易于吸收等特点广为流传,可是过去传统上有“蜜丸不过江”的说法,指的是因为南北地理特点、气候的原因,北方生产的大蜜丸一般到了南方之后容易吸潮后变硬、发霉等,后来人们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大蜜丸过江到了南方都会有这种现象,这其中尤其以广盛原所产为代表,到了南方之后的广盛原大蜜丸依然保存完好,所以就有了“蜜丸不过江,除非广盛原”的说法。
如今广盛原传统大蜜丸加工技艺已经评为大同市非物持文化遗产项目,在本次国家博物馆展出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大蜜丸的历史与独特价值优势”科研课题委托广盛原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