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万历八年(1580年)
此年为广盛原记年元年。
是年大同瘟疫大作,紧急关头,有司于广盛巷设药局施药。大同名医任服远夜梦祖爷爷任荣告之药方,痊治数千人,任服远因此被呼为神医,此药方亦被称为“妙灵丸”,寓“妙药灵方”之意。(清顺治《云中郡志》载)
此后,“妙灵丸”被同期创立的广济堂药号大量生产,医人无数,并一脉传承至今,为预防、治疗流感之经典,居“广盛原十大经典名方”之列。
因此,1580年是广盛原的传承元年。
明万历二年,《云中郡志》及《大同县志》中任荣的记载都是按仙释分类的,说任荣六十岁无疾而终,但其后三露踪迹,万历二年托人告诉子孙待其宫殿完日当回,这就有了后来万历八年托梦留方给任服远。
-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小儿神效丸(现名儿童感热清丸)原为傅山六世祖、大同名儒傅天锡家传验方,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 )传入朝鲜。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出兵朝鲜,宇津权右卫门将小儿神效丸处方及制法带回日本。
-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1597年日本人宇津权右卫门,在高根泽建立工厂,生产源自广盛原的“小儿神效丸”(现名为“儿童感热清丸”,为广盛原十大经典名方之一,由广盛原独家生产),该产品日本国名为“宇津救命丸”,因在小儿发热时具有防治热性惊厥、脑保护及改善烦急不安症状的独特疗效,400多年来一直在日本广受欢迎。
广盛原名药东渡日本,誉满天下,经久不息,实有“天下大同”、“美美与共”之意境。
-
清康熙元年(1662年)和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
清康熙元年(1662年)和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傅山两次回乡谒祖,传医书于大同(大同有陈士铎在玉河之边遇仙传书的故事),其中的生化汤被广盛原各老号广泛使用。
后1983年广盛原老厂依此方加减研发出“新生化颗粒”,该产品以其确切的疗效,被誉为“妇科产后第一方”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药都祁州”(今河北安国)通泰兴号在浑源县恒山下开设药材加工业,专以加工恒山黄芪为主。那时的恒山黄芪以株论价,一根好的条芪极其珍贵,因此,药农们无不精心守护。现今,在恒山黄芪的核心产区源头——北土岭沟,仍保留着数百年来守护黄芪的窑洞。
为加强对野生恒山黄芪资源的保护,广盛原在恒山黄芪的核心产区源头,有“黄芪正宗”、“北芪之源”之称的浑源县官儿乡北土岭沟按传统方式建设“野生恒山黄芪原生态培育基地”,并从2003年起对该基地3000亩天然野生恒山黄芪全部“围封天养”。
四百多年来,广盛原人坚守“本原”之念由此可鉴。
-
乾隆五十年(1785年)
乾隆五十年(1785)河北武安李家和大同浑源潘家合伙开办“镒和源”药铺,前店后厂,制售丸、散、膏、丹70余种。其中,仲景胃灵丹(广盛原十经典大名方)、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丸、女金丹、益元散、温脾固肠散(广盛原十大经典名方)、人参健脾丸等四十余个产品畅销全国。
-
清道光、同治、咸丰、光绪年间
清道光、同治、咸丰、光绪年间,大同的中医药号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如杏雨斋、和成恒、广盛隆、广盛源、广盛元、广胜元、原兴店、同济生、庆和永等,先后共计有中医药堂400余家。这些堂号或有名医坐诊、或有独门秘技、或有妙药仙方,都能门庭若市、薪火相传、名满北国,进一步巩固了大同成为我国北方医药中心的地位。
-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大同名医王世礼声名传至北京城,庆亲王奕勖的福晋患病,一众太医束手无策,经人举荐王世礼进京诊病,王世礼除用药医治之外,还将人参养荣丸的人参改为党参为其调养,福晋很快康复,王世礼因其高操医术被封为四品御医入驻太医院。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1900年(庚子年 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驻大同府城,因车马劳顿,慈禧太后忽然觉视物不清看东西有重影,大同县令齐福田求助于返乡的王世礼,王世礼因有共和之念,避而不见,仅在广盛原的老号里亲自指导加工石斛夜光丸献给慈禧太后,仅服用两天太后症状消失,县令齐福田因此受到封赏。
后王世礼加入同盟会,走上反对帝制、追求共和的道路。
-
1919年
民国时期,大同的中医药号开始呈现整合发展的趋 势,同德堂、长承堂、德仁堂、永合堂等相继开号,并快速发展,这其中尤以同德堂为盛。
1919年同德堂以“存心济世、立志活人”之愿在“大同府北街路东开幕”,并快速壮大。同德堂常年制售成药近300个,是大同中医药号中的集大成者。
-
1912-1949
解放前,虽是旧时手工作坊,但广盛原人, 严守中医药本原,对中药的配方、选料、加工等环节都极为认真、严谨甚至是苛刻。
广盛原各老号先后提出“炮制之繁无以复加,取利之薄无以复减”、 “材料务求诸地道,修合恒存夫天良”、 “君臣佐使炮制无不遵古,虚实阴阳辩论总期宜今”等理念,影响深远。
在大同还流传着很多广盛原老号的故事、民谣或理念,如:“老王抓药不用称,小田丹丸治百病。彭大夫、张先生,疑难杂症审得清。郭庭选、马衡枢,看病制药数他行”;“方重千金尽得龙宫之秘,言不二价仅取蝇头之微”;“青囊春暖人人得长生之药,丹灶烟浮家家贮不老之丹”;“敢谓如范文正不为相则为医,窃比于陆忠宣既活国又活人”等等。
-
1956年
1956年,国家对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整个大同及雁北地区的所有“前店铺、后作坊”国药加工业分别合并进入“大同市公私合营国药总店药品加工厂”和“大同市医药公司中药厂”。广盛原各老药号从此走上整合发展,规范管理之路。
公私合营时,以同德堂为主体的国药业合营总资产位居大同各行业之首,足以证明解放前中医药在大同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
1967年
1967年之后,“大同市公私合营国药总店药品加工厂”和“大同市医药公司中药厂”分别更名为“中国药材公司山西省大同市公司加工厂”和“雁北中药厂”,成为完全国营企业。
-
1978年
1978年广盛原十大经典名方之一仲景胃灵丹传入日本,由日本大正制药独家生产,名为“大正汉方肠胃药”,此药后成为日本畅销汉方药之一。
-
1980年
1980年, “中国药材公司山西省大同市公司加工厂”和“雁北中药厂” 合并成立大同中药厂。大同中药厂以云冈石窟的“石佛”为商标,占地面积27707平方米,建筑面积6940平方米。有职工162人,常年生产11个剂型125个产品,年产值600万元以上。
在解放后的三十年内广盛原老厂——大同中药厂的产品无论产量、品种、质量和北京同仁堂都不相上下,仲景胃灵丹、新生化冲剂、冠心苏合丸、北芪片、蛤蚧定喘丸等产品多次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称号,享誉全国,并畅销海外,被誉为“华北制药界的一个奇迹”。
进入市场经济后,因国企改制原因,大同中药厂放慢了发展速度,但仍坚守“精品立企”的理念,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口碑,也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神七飞船上首次携带进入太空的中药制剂“太空养心丸”,经国家航天局及相关部门指定由公司独家协助制作。
-
2010年
2010年大同中药厂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征程,“广盛原”品牌正式回归。企业开工新建占地100余亩的生产基地,配置先进的研发、生产、检验等设备仪器,是山西省第一家通过新版 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被评为山西省百名诚信纳税企业、山西省人民政府优秀企业、质量信誉双A级单位,企业环境行为绿色标志企业等。
与此同时,广盛原老厂积极与国家级名老中医谢海州教授、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教授等国内中医药大家合作开展产品创新研发工作,癫痫康胶囊、芪参补气胶囊、跌打红药胶囊、脑得生微丸、醒脑安神胶囊、强龙益肾胶囊、复方胃蛋白酶散、新血宝胶囊、补气和血胶囊、益气固肾胶囊、疏风清热胶囊等独家品种或国家中药保护品种陆续上市,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018年
广盛原拥有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糖浆剂、片剂、丸剂(蜜丸、水丸、浓缩丸、微丸)、中药饮片等生产线,共有药品批文167个,其中独家品种十四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五个,国家发明专利品种六个。2018年公司首次实现终端销售5亿元。
-
2019年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对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同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公司正式盛世重光为“广盛原中医药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中药厂升级为全国性“中医药”公司的企业。
目前,广盛原中医药正在建设并逐步形成以广盛原中医药生活为主体,广盛原精品国药、广盛原本草生活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公司以“资源、科技、文化”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把广盛原发展成为开放、融合的中医国药资源整合平台。